宗教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宗教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一级学科哲学所属二级学科,是一门对人类宗教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的综合学科。宗教学对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精神生活、文化现象以及民族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宗教学专业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及当代宗教问题研究、蒙古族佛教文献研究、蒙古族宗教文化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及当代宗教问题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和它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着重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应用与实践,归纳和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理论体系。阐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宗教思想,探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做出的伟大贡献。结合我国当代宗教情况,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的内涵。这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利理论保障,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宗教信仰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新的发展。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为指导,以当代中国和世界宗教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当代蒙古族聚居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宗教徒的心态、宗教组织及其功能、宗教思想流变、新兴宗教的问题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对境内外蒙古民族宗教信仰的当代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依据宗教的特性,即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和复杂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结合西方宗教理论,对民族宗教的多元化、世俗化、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促进当代宗教健康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二)蒙古族佛教文献研究
佛教经典浩如烟海,内容包括三藏四续教义和大小五明,思想博大精神。在传播过程中梵文佛典被译成多种文字,主要是藏文、汉文、巴利文,从而形成了世界三大语系佛教。佛典语种的不同,所推崇的哲学理论体系也有所区别。巴利语系佛教为小乘佛教,是佛教四宗中的经部派和说部派,汉语系佛教为大乘惟识派,藏语系佛教为大乘中观派。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其经典随之传入,推动了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把雪域文明之花——大小五明带入蒙古高原,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史上的大事,对蒙古民族的发展、壮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蒙古民族在大小五明的基础上培育了自己的语言学、文学、哲学、医药学和天文历算。近千年来,在佛教弘传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的佛教著作和译作,内容涉及十明各科,卷帙浩繁,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有藏文著述的蒙古族高僧200多人。450多卷,估计有一万种左右。另外有大量的被翻译成蒙古文的《甘珠尔》《丹珠尔》和高僧文集。这些经典和文献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开展文献研究对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不可缺少,对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必不可少的。文献研究是佛教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因此该研究方向学术地位明显,意义重大,培养从事此项研究的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三)蒙古族宗教文化研究
蒙古族宗教文化研究涉及萨满信仰、民俗祭祀、民间巫术、民间医学、民间艺术等多个领域。萨满信仰是蒙古族的原始宗教,它构成了蒙古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及其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15世纪末,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后,以土默特阿拉坦汗、察哈尔纳穆岱诺彦、鄂尔多斯司钦宏台吉为首的蒙古地方政权禁止了萨满信仰的活物祭祀、牲畜祭祀、翁古特祭祀等众多宗教仪式。这种官方行为在当时直接导致了萨满教改革,萨满教逐渐从贵族阶层转入民间、从精神层面转向实用主义,形成了以祭祀、巫术、正骨等极具实用功能的蒙古族独特的萨满文化。因此对蒙古宗教文化的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说,从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更加系统地研究萨满信仰、民俗祭祀、民间巫术、民间医学、民间艺术等宗教文化。
二、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自由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和民族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深入领会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观点,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宗教学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广泛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和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具有严谨的学风,扎实的思考,崇尚科学精神,以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具有独立承担高层次专业课程和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成为宗教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人才,可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或国内其他民族的语言;具有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成果。
三、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宗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5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5年。
四、培养方式
宗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实行科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工程(项目)紧密结合的新机制,推动我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倒是负责对研究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宗教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确定本学科的培养方式;并建设有利于发挥青年学者积极性的学术团队。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职称)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外语(学硕) |
4/64 |
4 |
2 |
研究生院安排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硕) |
2/32 |
2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硕文科) |
1/16 |
1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自然辩证法概论(学硕理工科) |
1/16 |
1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公共选修课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1/16 |
1 |
|
研究生院安排 |
讲座 |
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 |
1/16 |
1 |
|
研究生院安排 |
讲座 |
|
专业学位课 |
宗教学概论 |
3/48 |
3 |
1 |
宝龙副教授、萨如拉副教授 |
隔年或学分分配 |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与党的宗教政策 |
3/48 |
3 |
1 |
图门其其格教授、斯琴高娃副教授 |
隔年或学分分配 |
|
藏语与佛教文献 |
3/48 |
3 |
2 |
额尔敦白音教授,乌云毕力格副教授 |
隔年或学分分配 |
|
蒙古族宗教文化 |
3/48 |
3 |
2 |
苏日那讲师 |
隔年或学分分配 |
|
专业选修课 (含跨学科课程) |
专业藏文 |
2/32 |
2 |
1 |
额尔敦白音教授 |
|
佛经导读 |
2/32 |
2 |
2 |
额尔敦白音教授 |
|
|
蒙古佛教史 |
2/32 |
2 |
2 |
乌云毕力格副教授 |
|
|
当今世界宗教热门问题 |
2/32 |
2 |
2 |
图门其其格教授 |
|
|
蒙古国宗教问题 |
2/32 |
2 |
2 |
图门其其格教授 |
|
|
宗教场所管理 |
2/32 |
2 |
2 |
斯琴高娃副教授 |
|
|
萨满教文化研究 |
2/32 |
2 |
2 |
宝龙副教授 |
|
|
大小五明研究 |
2/32 |
2 |
2 |
巴达玛王朝阁副教授 |
|
总学分和各类别课程学分要求:
总学分≥32学分
公共学位课 须修 3 门: 7 学分
公共选修课 须修 1 门: 1 学分
专业学位课 须修 4 门: 12学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 须修 6 门: 12 学分
六、论文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所有课程学分后,即进入论文工作环节,完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必修环节任务。
1.开题
宗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阅读研究相关的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2.中期考核
检查硕士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指导硕士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
3.学术活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该在本学科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应参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际或国内学术活动并做学术报告。
七、学位论文
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1年,硕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该领域做出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成果。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最低字数为3万;论文格式应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及相关管理单位文件要求规范和统一。
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培养假话所要求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经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报内蒙古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学位授予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学位管理单位相关文件执行。
八、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是对宗教学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毕业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个人培养计划一旦确定,就应严格遵守。在实施培养计划过程中,如果确有特殊原因而提出修改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蒙古学学院主管负责人签字后报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同意,方可进行修改。
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内蒙古大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学期安排、学习与研究进度、论文开题时间、写作时间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