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是教育部和自治区选定建设的国际一流学科—蒙古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包括蒙古文信息处理、实验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等3个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之一:蒙古文信息处理
本研究方向包括蒙古文种的字、词、句、篇章、语义处理各个环节,重点是蒙古文的信息处理研究。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人类语言技术已有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人类社会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语言信息技术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学术研究角度还是从社会应用的角度讲,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研究都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蒙古文信息处理比起中文信息处理起步晚、进度慢,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奇缺。蒙古语是一种黏着性语言,它的形态变化丰富,这与英语和汉语的情形相差很大,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蒙古文自身的特点,系统开展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培养出既有蒙古语言文字系统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展本学科方向,对促进蒙古语言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培养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专门人才,提高整个蒙古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方向研究人员开展蒙古语文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现代蒙古语文数据库”、“中世纪蒙古语数据库”、“多语言词典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编制“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蒙古语语义信息词典”、“蒙古语句法结构树库”等语言知识库;开发了汉蒙机器翻译系统、多文种文档识别系统等多种应用软件,先后有60多名研究生完成了学位论文。本学科拥有老中青结合的卓越研究团队,相关研究人员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治区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先后出版了颇具学术影响力的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了百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曾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本研究方向包括:蒙古文字、词、句子及语义处理,蒙古文编码,语言资源库,电子词典,机器翻译,大数据处理等教学科研的具体内容。
2.研究方向之二:实验语音学
实验语音学是用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和专用软件来分析、研究语音的一门新型学科。实验语音学的研究范围一般分为三大领域,即研究人的发音机制,包括指挥语言的神经系统、肌肉活动、声带和声腔的发音动作的“发音语音学”,研究言语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包括语音的四要素: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的“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传入听话人的听官,造成听觉,又通过神经系统来理解过程的“心理语音学”。由于研究对象不同,三大类所使用的仪器也不同。
内蒙古大学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清格尔泰,确精扎布等老一辈学者用浪汶计等设备对蒙古语语音进行分析,开创了蒙古语实验语音学研究的先河。1989年蒙古学学院建立语音实验室,建立高档次录音室,购置了声学分析、生理分析和心理分析的设备和软件,开展蒙古语实验语音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制“蒙古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蒙古语诸方言语音数据库”、“面向语音合成的蒙古语语音数据库”等系列数据库;出版了《巴林土语研究》(白音门德,1997),《蒙古语语音声学分析》(呼和、确精扎布,1999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实验语音学方向主要研究蒙古语语音的声学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具体内容为建立各种蒙古语语音数据库,进行蒙古语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研究,进行脑波分析。
3. 研究方向之三: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它着眼于蒙古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以直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重点建设该研究方向,并在该方向上培养高层次人才,不仅对研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应用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促进蒙古语言文字的现代化、规范化进程,丰富和发展我国应用语言学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可以为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蒙古语文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咨询建议。
近年来,本学科方向研究人员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蒙古人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蒙古语方言的记录保存与传承复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蒙古文化词汇研究—社会政治关键词为例”和国家语委科研项目“蒙古语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等。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城市语言调查,农村牧区蒙古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语言变异,濒危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语言教学(中小学及大学蒙古语文教学,外语教学,对外蒙古语教学)、语言规范化和标准化(蒙古文正字法,蒙古语标准音,名词术语,蒙古语人名译写规范)、文化语言学(蒙古语人名、地名研究,蒙古语言与文化、政治、宗教、民间文化和民俗的关系,语言与民间文化文献语言词语的文化学解释,蒙古社会政治关键词)以及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高层次的蒙古语言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科研人员,为蒙古语言文学国际一流学的建设和传承、弘扬、发展蒙古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贡献。硕士研究生通过攻读学位,掌握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技能,了解蒙古语言学学科的历史、现状,熟练掌握所攻方向的一些前沿问题,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蒙古语言学或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学位获得者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三、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硕士生一般为四年。
四、培养方式
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硕士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类别 |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职称)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外语(学硕) |
4/64 |
4 |
2 |
研究生院安排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硕) |
2/32 |
2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硕文科) |
1/16 |
1 |
1 |
研究生院安排 |
|
|
公共选修课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1/16 |
1 |
2 |
研究生院安排 |
讲座 |
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 |
1/16 |
1 |
2 |
研究生院安排 |
讲座 |
|
专业学位课 |
现代蒙古语 |
3/48 |
3 |
1 |
斯琴巴特尔教授 图门吉日嘎拉教授 图雅教授 玉荣教授 额尔敦朝鲁副教授 |
轮流讲授 |
语言学理论与方法 |
3/48 |
3 |
1 |
照日格图教授 达胡白乙拉教授 包文成教授 |
每人1学分 |
|
实验语音学 |
2/32 |
2 |
2 |
白音门德教授 敖敏副教授 包桂兰讲师 |
轮流讲授 |
|
蒙古文信息处理 |
2/32 |
2 |
2 |
那顺乌日图教授 斯劳格劳副教授 额尔敦朝鲁副教授 海银花副教授 |
轮流讲授 |
|
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 |
2/32 |
2 |
2 |
巴达玛敖德斯尔教授 包文成教授 包萨仁副教授 |
轮流讲授 |
|
专业选修课 (含跨学科课程) |
计算语言学 |
2/32 |
2 |
2 |
达胡白乙拉教授 敖敏副教授 |
|
自然语言处理 |
2/32 |
2 |
2 |
那顺乌日图教授 海银花副教授 |
|
|
语料库语言学 |
2/32 |
2 |
1 |
玉荣教授 达胡白乙拉教授 |
|
|
语言资源建设 |
2/3 |
2 |
2 |
那顺乌日图教授 吴金星讲师 |
|
|
统计语言学 |
2/32 |
2 |
2 |
达胡白乙拉教授 牧仁高娃讲师 |
|
|
语言社会调查方法 |
2/32 |
2 |
1 |
巴达玛敖德斯尔教授 图门吉日嘎拉教授 包萨仁副教授 |
轮流讲授 |
|
算法与程序设计 |
2/32 |
2 |
2 |
劳格劳副教授 吴常福副教授 |
|
|
语言人类学 |
2/32 |
2 |
2 |
包文成教授 文化讲师 |
|
|
现代语音学 |
2/32 |
2 |
1 |
仁图雅教授 |
|
|
高等数学与声学基础 |
2/32 |
2 |
2 |
张纪生教授 |
|
|
经典原著研读 |
2/32 |
2 |
2 |
全体导师 |
|
|
现代语义学 |
2/32 |
2 |
2 |
额尔敦朝鲁副教授 海银花副教授 |
|
|
蒙古语方言学 |
2/32 |
2 |
2 |
图雅教授 斯琴巴特尔教授 文化讲师 |
轮流讲授 |
|
|
前沿讲座与科研实践 |
|
3 |
1-2 |
各方向导师 |
|
总学分和各类别课程学分要求:
总学分≤32分
公共学位课须修 3 门:7 分
公共选修课须修 1门: 1分
专业学位课须修 5门: 12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须修 5门: 10分
前沿讲座与科研实践(含讨论班) 2 分
六、前沿专题讲座基本要求
有专人负责组织研讨班或学术讲座。要求研究生全部参加。邀请本院专家或国内外来访专家,以讲座形式介绍国内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前沿状况。要求每个研究生至少参加前沿讲座十次以上。根据研究生本人出席前沿讲座的次数以及发言情况进行考核。
七、论文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后,即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完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位论文撰写任务。
1.开题
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必须在学术分委员会上作开题报告,并且获得分委员会同意之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硕士研究生在较熟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一定调查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进行开题。在开题报告中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硕士研究生开题在入学后第3学期期末、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后第二学期完成。硕士生培养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开题由学院组织,由若干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教授或副教授参加。
2.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3学期末进行。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要反映扎实的专业基础。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2.论文应为本人的研究成果,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3.对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要掌握丰富的资料,熟悉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新颖的见解,不能只停留在整理过去的研究成果上。
4.评定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5.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程序严格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九、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以及内蒙古大学有关硕士生培养要求进行,根据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参加各种研讨班;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承担的各种课题。
十、个人培养计划
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培养反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学期安排、学习与研究进度、论文开题实践、写作时间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