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蒙古学学院“阿拉坦策吉”学术系列讲座之十一——研究《热·缺纳木勒 勒·楚伦巴特尔》

2016-05-08

蒙古学学院“阿拉坦策吉”学术系列讲座之第十一讲,于2016年5月8日上午,在蒙学楼二号会议室举行。此次由蒙古学学院勒·哈斯巴特尔博士主讲,题目为“研究《热·缺纳木勒·楚伦巴特尔》”。  

蒙古学学院副院长额尔敦哈达教授、德国勒·胡日查巴特尔教授,特邀嘉宾蒙古国楚伦巴特尔教授,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主任正月教授,“格萨尔”办公室主任苏雅拉图、巴彦其木格,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哈达齐·刚,研究员格日乐扎布,学院塔亚教授、阚海英博士,苏龙格协会秘书长苏都布仁,内蒙古电台著名播音员、编辑呼·呼格吉勒图,诗人亚·巴拉吉尼玛,包头市蒙汉医院副院长胡毕斯嘎拉图,内蒙古电视台蒙古卫视《晚间报道》,内蒙古电台《文化时空》110分钟直播节目组,诗歌《乌云》处成员,学院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50余人听取了讲座。

 

讲座中,勒·哈斯巴特尔博士对自己的新作品《热·;缺纳木 勒·伦巴特尔》一书作了简短介绍,主要解析了本书的研究视角,新的创新研究高度。同一个民族不同的国家,蒙古国著名诗人热·缺纳木和中国内蒙古著名诗人勒·楚伦巴特尔从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视角对历史背景、作品、意识形态、现实生活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两位诗人在生活和肉体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和困苦,但从另一方面在精神造诣上给予了莫大的鼓舞。热·缺纳木的后期作品之一《献给女儿的诗》,是献给蒙古族千千万万个后辈人的诗,承载了作者对蒙古民族的无限愿望。勒·;哈斯巴特尔博士回忆了当时勒·楚伦巴特尔创作《记忆的花束》时的情况,每个作品是作者内心的诉说,一个好的诗歌更是如此。

最后,勒·哈斯巴特尔博士提出了内蒙古和蒙古国作者作品可以从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会呈现出多样性和新奇特点。热·缺纳木的长篇诗中创造了形象,勒·楚伦巴特尔的长篇诗《贝多芬》带给大众的是如弘扬的音符般的美妙感受。要把两位诗人的诗歌提升到新的研究高度——形象,意境。

勒·哈斯巴特尔博士的演讲结束后,蒙古学学院领导、与会学者发言致词。之后和观众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随后勒·胡日查巴特尔教授、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哈达齐·刚、包头市蒙汉医院副院长胡毕斯嘎拉图、勒·哈斯巴特尔博士等人士为新作品《热·缺纳木勒勒&·楚伦巴特尔》举行了揭哈达仪式。

会议结束时,勒·哈斯巴特尔博士签字赠与了来宾新书——《热·缺纳木勒勒·楚伦巴特尔》。